如何应对秋汛?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16日浏览量:
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问:如何应对秋汛?新华社记者魏宏义、李思源报道,汉江接连发生无数洪涝灾害,连日来黄河中下游出现明显洪涝灾害,9月份西南多地秋雨持续。 ……入秋以来,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秋季洪涝灾害。秋季洪水是怎样发生的?今年秋天的洪水情况如何?如何有效防范相关风险?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。 “秋洪是指秋季连续降雨导致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。”据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信息预报中心总工程师朱春子介绍,秋季洪水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霜冻期间,主要发生在西部秋雨区。中国以及华南、东南沿海地区受秋季台风影响。朱纯子说,秋季,冷空气和暖空气往往会在中国西部地区持续积聚,导致中国西部河流持续降雨和洪水泛滥。同时,秋季仍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台风活动。预计台风路径附近将出现强风和降雨,可能导致中国南部和东南部沿海河流发生洪水。从今年秋洪来看,主要特点是累积降雨量多、洪涝规模大。 “8月底以来,共出现9场秋雨区强降雨。”水利部防汛抗旱防灾局防汛二处处长杨光表示,10月1日以来,黄河中下游秋雨区,江河及长江上游地区保持稳定。海川、黄河流域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11毫米和105毫米,居1961年以来同期首位。暴雨导致多条河流发生警戒级洪水。据统计,8月底以来,四川、重庆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、甘肃等省份共有130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,陕西汉河、渭河、山西汾河、胡桃河等多条主要河流被淹没。省。其中,黄河、中部支流渭河发生1次洪水,汉江发生6次洪水。台风的作用不可低估。据杨介绍,8月底以来,共发生10次台风。 “以珠江流域为例,自9月23日以来,该流域已成为受灾地区。受到名为“Dem”的三场台风的影响。广西、桂西、海南省暴雨区大面积重叠,局部洪涝灾害加剧。 “今年秋天,很多人都注意到,我国北部地区,特别是华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多的降雨,黄河中下游来水量迅速增加,这是什么原因呢?记者了解到,由于副热带高压北移和冷空气活跃河流的影响,北部地区副热带高压北侧正在出现降水。而且,在这个过程中, 低空急流发展强劲,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,导致周边地区暖湿气流较强。同时,返程的冷空气与东部暖湿气流相互作用,在东部长时间滞留。西北地区到华北黄淮地区,持续携带丰富水汽,造成强降雨。秋季洪水影响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。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应对?各级水利部门齐心协力,全力做好防洪工作。杨说,水利部每天发布预警“部令”,要求地方政府采取措施,确保水库安全,防止中小河流发生洪水。同时,组织各地水利部门根据雨洪形势发展动态,动态调整调度计划。记者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治办公室服务室。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监测信息出现在屏幕。工作人员看着屏幕,仔细分析并做出决定。如今,科技已成为防洪的“智能工具”。雅江调试总工程师陈桂亚表示,水利局测雨雷达和气象部门共享天气雷达的应用,极大提高了汉江上游流域短期降雨预报的准确性,为快速会商提供了准确数据,有力支撑了汉江水库群精细化防洪调度。 “目前,汉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尚属正常。”陈吉说,如果持续降雨,更容易发生山洪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。杨光表示,涉及山水的涉水施工人员、工地作业人员和游客应关注实时洪水、暴雨预警。g 信息并避免接近高风险区域。他还警告需要避免次生灾害风险。这是秋季收获和播种的关键阶段。秋雨洪涝增加了农田洪涝风险,应做好防涝工作。农业专家建议,要做好防秋洪涝工作,避免秋季农作物收获推迟,冬小麦播种提前,秋季农作物干旱。农作物应在尽可能避雨的地区收获,并采取干燥、通风良好的储存等措施,以减少秋季收获的农作物发芽和发霉的风险。要及时排水整地,清除树桩整地,适时进行秋植。面对持续阴雨秋涝,多地多部门齐心协力,确保秋收丰收试验和种植。农业农村部积极配合农业保险机构提供支持,尽快解决灾害损失理赔,并全额报销。水利部发挥水利工程防洪、移洪峰、缓解洪势的作用。对农作物的影响。山西、山东、安徽等省农业农村部门发布技术指导,派出专业指导组和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……目前,全国多地降雨持续,秋涝危险尚未消失。多位专家表示,为确保秋收稳产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,各地区、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结果思维、极限思维,千方百计减轻秋洪影响。 
    
  

